吉利旗下的沃飞长空正在有序加速推进全自研战略产品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各项适航审定工作。8月初,沃飞长空设计保证系统(DAS)顺利获得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的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
AE200的机身为黑白色,翼展14.5米、机高4.6米、机长9米,标准座舱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乘客,续航里程为200公里,能够覆盖大多数城市圈和城际间的出行需求。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AE200作为沃飞长空战略自研的eVTOL产品,其从一开始就锚定C919、波音、空客等民用大飞机的安全标准,因此在研发AE200这一产品时,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技术路线“倾旋转翼”。
“倾转旋翼”,即螺旋桨可以实现90度倾转,可以在有需要时倾斜,为飞行器提供不同方向的动力,也可以在危险飞行条件和单引擎失效情况下,起到替代保障动力的作用。“倾转旋翼”是eVTOL的三种机翼类型(多旋翼、复合旋翼、倾旋转翼)最难的一种,但在在续航、速度、载重和舒适性方面最具优势。
此外,基于对市场接受度、运营难度等全产业链逻辑的考虑,AE200配置了“1+4”座舱标准体系,即1名驾驶员与4名乘客。标准配置“1+4”座舱体系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乘客的心理安全度,在紧急关头,驾驶员可以与eVTOL的“塔台”,即运营指挥中心通话,保障飞行安全。
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基于当前低空飞行的复杂环境,有人驾驶是eVTOL最快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选择,同时技术上也可以兼容未来高自主度运行。郭亮还补充道,“eVTOL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需要一段路程。”
此外,目前这种 “1+4”座舱设计体系和标准配置也有助于推动“飞的”出行方式的推广和普及,方便人们拼车,从而进一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未来的eVTOL座舱,因其飞行本身噪音较低,也可以像如今的电动汽车一样,音响冰箱电视机一应俱全,营造出同等舒适的出行体验。
eVTOL的商业化落地将逐步应用于人口稠密区上空,开展高密度的载客商业航空运输,以及应急救援、低空出行等服务。据沃飞长空市场部总监费岚描述了未来低空出行的场景:通过空中快线,设置固定起降点和飞行班次等方式,实现城市区域内点对点的空中直达;或以空中出租车的模式,消费者在APP上输入目的地预约打“飞的”;甚至在科学规划站点线路的前提下,与地面交通、空中通航联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衔接。
费岚认为,2030年以后,eVTOL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打飞的”的价格会下降到网约车专车的2-3倍,成为一种普惠性的空中通勤、商务接驳和物流运输工具,“而并非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服务”。
面向未来万亿规模的低空经济市场,沃飞长空在低空出行、公务航空、低空文旅等方面进行了提前重点布局。2023年7月,沃飞与华龙航空签署了首批100架AE200采购协议,这是国内eVTOL与公务航空的首次合作。
AE200预计于2026年通过适航审定和TC(产品型号合格证)取证,之后将进入商业应用和批量制造阶段。沃飞长空成都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40-50驾eVTOL。
由于eVTOL与电动汽车的产业链重合度较高,沃飞长空目前主要联合吉利科技集团内部电池企业、电机电控企业、原材料和生产基地,打造相关产品。据悉,AE200目前采用的是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将成为eVTOL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2020年成立至今,沃飞长空已完成三轮市场化融资,获得了华控基金、中科创星、策源资本、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等头部投资机构的青睐,每轮融资规模皆超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