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汇天9月3日进行了其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公开试飞,并演绎飞行汽车未来的应用场景。该产品具备陆行和飞行双模式, 陆行体配备智能驾驶座舱,可容纳4-5人,采用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飞行体为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支持手动和自动驾驶,具有270°全景窗。
小鹏汇天于2023年10月首次公布了研发中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这是全球首个车载自动分合机构,一键操作便可实现陆行体和飞行体的自动分离、结合。时隔不到一年,小鹏就已经开始首次实车展示。
“陆地航母”是为了未来的立体交通而设计:在地面行驶模式下,飞行体的旋翼臂和旋翼可以完全折叠并收纳进地面行驶部分的陆行体即车内。在合适的条件下,飞行体可以通过展开旋翼臂和旋翼进入飞行模式,实现垂直起降,飞越拥堵、障碍和河流,满足短距离低空飞行的需求。这种分体式飞行汽车将探索在城际通勤中的新业态。
陆行体搭载全球首个800V碳化硅增程平台,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能够轻松满足长途出行需求。陆行体“母舰”还可以作为“移动超充站”,在行驶和停车时均可以给飞行器进行超大功率补能,满油满电可实现6次飞行。
飞行体则搭载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飞行电池、电驱、电涵道、压缩机等均为800V,从而实现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充电速度。飞行器支持手动和自动两种驾驶模式:手动模式下,小鹏汇天首创单杆操纵系统,单手即可控制,摒弃传统飞行器“双手双脚”的复杂操纵方式,即使零基础用户也能实现“5分钟上手,3小时成高手”;自动驾驶模式下,可实现一键起飞及降落、自动航线规划及自动飞行,且具备多维智能空中感知避障辅助、降落视野辅助等功能。
整个“陆地航母”整体采用极简、凌厉的赛博机甲设计,整车长约5.5米,宽约2米,高约2米,可停入标准停车位,可驶入地库,C照即可陆地驾驶。此次展示的这款产品面向个人用户,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该公司期望年销超过1万台,单台售价不超过200万元。
小鹏汇天目前在联合全国合作伙伴,快速推动“陆地航母”应用场景建设。截至目前,小鹏汇天已经完成超70个飞行营地的合作签约,并计划到年底前完成超200个飞行营地的布局。未来用户的自驾游也将向空中拓展,在经典旅游路线中加入飞行营地的布局,为个人用户提供全新的飞行体验。
除了个人用户,小鹏汇天还在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的巨大价值潜力,如紧急医疗救援、短途越障救援、高速事故救援、高楼逃生舱等。
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介绍了该产品“三步走”的产品战略:第一步,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的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规模化量产和销售,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和完善,验证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第二步,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同步与低空飞行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城市立体交通的建设;第三步,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真正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为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之间,小鹏汇天计划开发“陆地航母”陆行体和飞行体的衍生产品,支持用户对于更多场景体验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据赵德力称,目前飞行汽车的成本很高,单次飞行1小时就需要1万元。首款‘陆地航母’的毛利率目前尚未测算完成,但公司希望能做到既要高毛利也要高销量。据赵德力测算,2026年实现量产、年交付超1万台时,整体成本有望降低15-20%。
另据知情人士称,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中的“陆地母体”,即汽车,有望在小鹏汽车工厂做适当调整后,和小鹏汽车共线生产。小鹏汇天已与赛力斯集团进行接触,以合作开发适合飞行领域的航空增程器。据悉,目前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搭载的为系统能量密度近300Wh/Kg的动力锂电池。
小鹏汇天8月5日宣布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B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开控股、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