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0月4日),27个欧盟成员国就是否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达成一致进行了一轮投票。 据多家海外媒体的报导,有10个国家投票赞成此前9月10日确定的关税税率,法国、意大利和波兰均投了赞成票。此外有12个国家弃权,并有5个国家反对。具体如下:
• 10 个国家赞成: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拉脱维亚、荷兰和波兰。(占欧盟人口的 45.99%)
• 12 个国家弃权:比利时、捷克共和国、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31.36%)
• 5 个国家反对: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22.65%)
由于需要 15 个欧盟成员国(占欧盟人口的 65%)的反对票才能阻止该提案,这意味着这项计划中的关税提案将最终被通过。
德国和匈牙利是此次关税的坚定反对者。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对上述关税持反对意见。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将此次投票描述为“欧洲汽车行业的致命信号”。他表示,欧盟和中国之间需要迅速解决电动汽车贸易关税问题,防止贸易冲突。大众汽车表示,这项关税是“错误的方法”。
此外,Stellantis 公司也表示,支持自由和公平的竞争,该行业面临着激进的碳减排计划和“中国的全球商业攻势”的压力。
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an)上周五称,欧盟正走向与中国的“经济冷战”。
欧洲新闻 (Euronews) 表示,高达31.36%的弃权票数也反映了欧洲国家面对中欧贸易的长期焦虑。该媒体表示,欧盟的一位高级官员曾警告称,如果不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采取有力措施,欧盟汽车制造商将在可持续发展经济领域遭受“可能无法挽回”的损失,并被赶出利润丰厚的低碳出行市场,还将导致整个欧盟损失 250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 1030 万个间接就业岗位。而且,随着能源价格高企、消费者需求低迷和激烈的全球竞争,欧盟汽车行业已经陷入动荡。欧盟此次加征额外关税旨在抵消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行业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并缩小中国和欧盟公司之间的产品价格差距。
澳大利亚《外交学人》(The Diplomat)和《日经亚洲》(Nikkei Asian)称,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每年有300 万辆电动汽车的闲置产能需要出口,这是欧盟市场规模的两倍。鉴于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 100%的关税,这些电动汽车很明显将主要销往欧洲。
欧盟于2023年10月启动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于2024年6月首次提出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征关税的税率。8月20日,欧盟在7月4日关税基础上,提出了其最终关税的初步提案;随后,9月10日,欧盟将上述关税水平进行了微幅下调。此次投票通过的具体关税税率如下:
• 特斯拉:7.8%
• 比亚迪:17%
• 吉利:18.8%
• 上汽:35.3%
• 其他配合调查但未单独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20.7%
• 其他不合作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35.3%
上述关税将基于目前现有的 10% 税率之上。这意味着,欧洲对中国不同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综合税率将达到17.8%~45.3%。上述关税可能于 10 月 31 日生效,有效期至少为五年。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和加拿大均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额外进口关税,美国拜登政府还就安全问题提议全面禁止中国联网汽车的软硬件。
针对欧盟的最新行动,中国商务部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欧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坚决反对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欧方的保护主义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不仅阻碍中欧贸易投资合作,延缓欧盟自身绿色转型进程,还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变的共同努力。
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可能启动针对欧盟的乳制品、白兰地和猪肉行业采取加征关税的措施。
尽管欧盟上周五通过投票达成了决议,但欧盟与中国的谈判仍将继续进行。并且欧盟允许中国公司在内部调查截止日期 10 月 30 日到期后,提交最低价格承诺的报价。如果这些优惠被接受(但不能保证),欧盟海关将停止对受益于该措施的品牌征收新关税。此外,受影响的汽车制造商将被允许像特斯拉那样要求进行定制关税税率。这表明,中国汽车制造商仍有望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控制出口量来避免被征收反补贴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