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10月29日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欧盟认为中国的 BEV 价值链所获得的补贴,对欧盟 BEV 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害的威胁。因此,这些关税将在官方公报上公布的次日生效。
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将和中国继续努力寻找替代的、与世贸组织兼容的解决方案,以有效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欧盟委员会亦对与个别出口商就价格承诺进行谈判持开放态度,这是欧盟和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
被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生产商将至少在5年内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
特斯拉:7.8%
比亚迪: 17.0%
吉利:18.8%
上汽:35.3%
其他合作公司:20.7%
所有其他非合作公司:35.3%
2024 年 7 月 4 日对从中国进口的 BEV 征收的临时关税将不予征收。
这些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这一事项于2023 年 9 月 13 日由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盟国情咨文(SOTEU)演讲中首次提出,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欧盟由冯德莱恩主导,陆陆续续公布了多轮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政策,并于最近的10月4日公布了27个欧盟成员国投票结果,其中10个成员国赞成对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12个国家对此弃权,并有5个国家对此表示明确反对。
欧盟的这一决定引发了部分欧盟成员国和相关业内人士的反对和担忧。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收关税与欧洲推广电动交通和推进气候保护的目标相矛盾。匈牙利、德国、芬兰等欧洲国家均对这种设置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违反WTO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反对。
此前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的投票也凸显了其内部立场的分裂。包括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都一致反对征收反补贴税,支持公平竞争,主张开放市场。
欧盟似乎正在跟随美国缩回闭关锁国的贸易状态,意图规避在自由竞争中成长和发展自己的电动汽车行业。今年5月,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滞后的美国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此前的25%提升至100%。附庸美国的加拿大也跟随美国于今年8月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提升至100%。此外,今年9月,以色列远程引爆了黎巴嫩的电子通讯设备后,拜登政府还提议全面禁止中国联网汽车软硬件,并要求通用、福特停止进口其中国制造的汽车。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均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中国如今已经成为电动车领域创新的孵化基地,众多欧洲企业希望从中国市场获得最新技术,然而当前的加征关税可能会让他们错失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