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标普(S&P Global)的研究显示,欧洲电池行业可能面临竞争力不足和难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挑战。据该机构统计,从 2018 年到 2024 年上半年,欧洲已取消了 10 家规划的电池工厂。这些取消的电池产能相比电池需求增长预期,可能导致仅在电动汽车领域就面临 72%的电池供应短缺,这近四分之三的需求短缺将迫使欧洲不得不继续严重依赖进口。
该机构还罗列了欧典电池产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1. 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
该机构今年8月预计欧洲电池需求2028 年将达到 1,852 GWh。这比该机构去年 8 月发布的 2,382 GWh 需求预测低了 22%。
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者都缺乏全面的激励措施,再加上汽车价格上涨,严重阻碍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从而影响了电池需求和对当地电池制造的投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采取减少产能并搬迁到美国或东南亚的战略。
2. 电池化学体系的转变
欧洲 91% 的电池工厂生产的是三元(NMC)电池,取消的也主要是三元电池产能,而计划增加或转向的是磷酸铁锂(LFP)电池,这反映出欧洲市场对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偏好日益增长。
3. 政府支持和监管框架不一致
欧洲普遍缺乏政府的支持,从而阻碍了欧洲国家发挥电池生产的潜力。新的电池制造商在工厂完工前大量破产,这凸显了欧洲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和明确法律法规来支持当地电池产业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欧洲获得电池制造设施规划批准的过程可能漫长而复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法规和程序,使审批过程进一步复杂化。例如,在德国,人们普遍认为有两年的最终环境批准期限,这听着相当快,但实际上通常会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延长到三到五年。
4. 区域关键原材料供应发展受限
该机构还认为,欧洲在关键原材料的自给自足能力也明显不足,包括漫长的许可程序、当地居民对锂矿开发的反对、钴和镍的储量限制,以及石墨加工能力等。
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规定,到 2030 年,这些关键金属的本地化生产应占欧盟加工消费量的 40%,提取消费量的 10%。然而,却没有专门用于支持这一雄心勃勃目标的新资金。这些材料在欧洲的供应有限,造成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并且对于希望在欧洲进行相关投资的人来说,也缺乏明确的指引。
5. 美国补贴吸引制造商前往美国进行投资
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建立了明确的法规和强有力的支持机制,其中包括投资税收抵免和关税等举措,以加强美国本地生产,吸引越来越多的电池制造商搬迁到美国。 特别是,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中国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进口成本,从而使得在美国本土建立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变得更有竞争力。